七零夫妻回城日常 - 第171章 现在兑出去太可惜了。……
很快,所有货都被装到车上,姜广军驾车带着林海洋先将药材送去指定地点。
还多亏了于红霞同学蒋春燕,她爱人帮忙介绍的两位姓齐的中医,是祖孙俩,他们的药材才能顺利卖出去,价钱给的也公道。
姜广军在中医中药方面是一窍不通,林海洋比他稍微强点,认识些常见药材。
也是因为林海洋的岳父是位赤脚医生,长年上山采药,耳濡目染的,他媳妇儿也懂不少,这些药材都是他媳妇儿收的,只是在他们当地比较多,不如京市这边价钱高。
上回林海洋在京市被抢,家里知道后难免后怕,不让他出远门,严打后连街上的二流子都明显少了才放心些,不然他早来了。
结清这批货款,告别齐大夫祖孙,他们二人来到城北的自由市场。
这么多山货和土特产不可能一斤一斤的零售,只能批发给一些小商贩赚差价,或者放到几个代销店里寄卖。
城北的市场人多,朱老四是常年做买卖的,脑子又灵活,他店里生意一直不错,尤其木耳干蘑菇这些卖得特别快。
见姜广军又拉来一车,他二话不说,手脚并用的爬进后车厢里,选了三麻袋的货,然后哼哧哼哧的自己抗进店里去了。
林海洋看得直乐,“哥,这人咋这么实在?都不喊咱们帮忙。”
“朱哥就是这样,性子直,对朋友也讲义气,处时间长你就知道了。”
姜广军站在车门旁,等朱老四称完重,将货款递过来时,他问了一句:“朱哥,于建强最近表现得怎么样?”
“还行,一直跟任武他们干临时工呢,偶尔也倒腾点小买卖,大钱赚不到,养家糊口是不成问题的。”
朱老四天天在市场里转悠,总能看见于建强,对他的情况十分清楚,“老弟,你就放心吧,他逃不出你的五指山。”
姜广军咧着嘴,笑道:“他算什么孙猴子,一点不精明,不过别的我也懒得多管,只要他安分守己的就行。”
朱老四没接话,于建强再不好也是姜广军的亲小舅子,轮不到他说三道四。
去年冬天姜广军卖苹果,于建强跟着搬了好几天货,到现在也不知道老板是谁。
大家有意瞒着他,都闭口不提,那小子也算聪明,不该问的也没瞎打听,老老实实的干活,还不是无可救药。
“朱哥,运输公司在招搬运工呢,你跟他们说一声,想去的自己去报名。”姜广军刚才去接货时看见的招工启示。
“好,我回头就跟他们说。”运输公司活多,比朝不保夕的到处找临时工干强。
说了会儿话,姜广军告别朱老四,开车在京市绕了一圈,货就全部清空了,然后两人去浴池,痛痛快快洗了个澡。
出来时都快十一点了。
姜广军跟林海洋来到串串香,自从退出烧烤店,他就很少来了,一个月顶多三两次,但外人并不知道。
这会儿已经到饭点了,正是店里上人的时候,乔梁比较忙。
他们没添乱,去休息室等着。
串串香仍是老样子,一切都没变,也正因为没什么改变,才显得有些陈旧,看着灰扑扑的,姜广军还好,偶尔还来几次。
林海洋感觉尤为明显,他又是个藏不住话的,不等坐下就低声道:“哥,店里该收拾收拾了,我瞅着脏呼呼的。”
其实不是脏,店里卫生搞得不错,只是有些死角容易藏污纳垢,加上烟熏火燎的,墙壁、顶棚包括桌椅都有些发黄褪色,挑剔的人看着会不舒服。
“乔梁现在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生意不上心。”
“是被失恋打击的,没了斗志?”
姜广军自己动手倒了两杯茶,闻言看着他,“你怎么知道的?”
“上回我来就发现了,他喜欢咱广英妹子。”可李广英人家一个大学生咋会看上没什么文化的大老粗?
林海洋笑了笑,他是过来人,乔梁又没刻意隐藏自己的情绪,被看出来并不奇怪。
“也不全是,乔爷爷乔奶奶年纪大了,去年冬天还生病住院,他一个人精力有限。”
姜广军解释了一句,就不再多言,打开随身带着的黑皮包,拿出笔,把今天的货款记在本子上,虽然只是两个人的生意,他还是习惯记账。
林海洋在对面看得分明,他心里十分踏实,跟姜广军合作什么都不用担心。
“哥,你啥时跟我去东北溜达溜达?”
“以后再说吧,暂时是没时间,你看看菜单,想吃点什么,一会儿让梁子给你烤。”
“吃啥都行,我们乡里也有家烧烤店,生意不错,我媳妇儿可羡慕了。”
“没什么好羡慕的,开饭店比较辛苦,一是时间长,从早忙到晚,二是琐碎事多,每天有操不完的心,竞争也大,说不上什么时候就多了一家。”
“像对面的‘大红灯笼’,就是突然出现的,老板实力雄厚,又懂经营,现在生意十分兴隆。”
姜广军刚才留意过,有很多串串香的老顾客都跑对面去了。
林海洋点点头,觉得如果是姜哥,肯定会想尽办法扭转现状,乔梁少了些上进心。
两人正聊着,乔梁进来了,拿着一大把烤好的肉串跟两盘炝拌菜放到桌子上。
“两位哥哥,你们先吃着,我还得出去盯着点。”乔梁不好意思的道。
姜广军摆摆手,让他尽管去忙,林海洋嗯嗯点头,他肚子早饿了,有吃的哪还顾得上别的。
乔梁转身出去了,店里明显不如以前,营业额少了三成,再没了之前顾客爆满到要排队等候的盛况。
而且除了后厨的几名老员工还在,其他人都换了,还有人在背后唱衰串串香,说用不了多久就得关门大吉。
这时,吧台的电话响了。
乔梁收回思绪,过去接起来,“喂?我是,嗯,在这儿呢,让他们直接过来吧。”
挂断电话,他又去了后面。
“哥,魏宏盛说有人找你,我让他们直接过来。”
姜广军点点头,“梁子,坐下一块吃点吧,前面有服务员呢。”
乔梁想了想,索性坐下来,先喝了几口水,他不怎么饿。
姜广军看着他,“你是怎么打算的?店还准备开下去吗?”
如果还想开下去,绝不能再得过且过。
“我也不知道,就是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总想着,反正钱也攥得差不多了,还挣命干什么?”乔梁自嘲的笑了笑,他才三十不到,就没了奋斗目标。
他这几年没少攒钱,存折上有几十万,哪怕大吃大喝也能花十年,更别说他还有几处房子,每个月光是租金都比普通人的工资多,还有什么愁的?
“井底之蛙了不是,你这才哪到哪?现在世界日新月异,发展很快,你手里那点钱丢到海里都听不到响。”
姜广军说着开了瓶啤酒,给他倒满,“烧烤店是熬人,你要守腻了,就兑出去,歇一段时间,然后找点别的营生干,或者出去转转也行。”
“兑出去?”乔梁喝了口酒,喃喃自语,“现在兑出去太可惜了。”
“没什么可惜的,你不是说钱已经赚得差不多了吗?”
乔梁被噎住了,脸颊都红了,“哥,你知道我笨,一根筋,就别笑话我了。”
半天没说话的林海洋呵呵直乐,“你要笨能开这么久饭店?别妄自菲薄。”
“既然舍不得出兑,一个人守着又累,就找人跟你分担下压力,然后趁着对面还没攒足口碑,把店重新装修一下,好好琢磨琢磨,多弄点特色,以后谁压谁一头可未必!”姜广军说完,眯了眯眼。
对面老板把店开在对面,明摆着就是要抢生意,想跟串串香一较高低的意思。
他要是乔梁绝对不会退缩,管对方什么来头,战就是!
乔梁低头不语,他在琢磨找谁帮自己分担压力,他可信的朋友并不多。
“乔哥,有客人要结账!”
听到前面服务员喊,乔梁赶紧去了,没一会儿他又进来了,身后跟着两个人。
其中一个是翟振海,食品厂的厂长,另一个不认识。
姜广军跟翟振海一直有联系,去年冬天,食品厂要了他两车苹果和海货,当然,他也给了个实惠价。
“小姜,你在这儿呢,找你可真费劲。”
“翟叔,你这么急找我什么事啊?”姜广军站起来,不解的看着他。
“不是我。”翟振海指了指自己身边的中年男人,“是这位罐头厂的周厂长找你。”
姜广军一听更奇怪了,他根本不认识对方,不过还是客套的伸出手。
“你好,周厂长!”
周厂长也就四十来岁,看着很年轻,他跟姜广军握了握手,“姜老板好,久仰大名,东省的苹果我可没少吃。”
去年冬天的苹果卖疯了,有人给姜广军起了个苹果大王的绰号,熟悉的都知道。
姜广军笑了笑,“两位还没吃饭吧?咱们上楼边吃边谈?”
翟振海率先附和着点点头,周厂长也就应了,随后一行人上了二楼。
一号包房,环境清幽又雅致,也还是老样子,乔梁跟林海洋没跟着,他们留在下面,张罗了一桌好菜送上来。
周厂长不喜欢拐弯抹角,菜都没上齐,便问道:“姜老板,你手里还有多少头生猪?”
“那可多了,大小四千多头呢。”去年腊月那批猪赚了钱,养殖厂又扩建了。
“这个月能出栏的有多少?”
“一千二百多头。不是,周厂长,你要这么多猪干什么?”
“做猪肉罐头和香肠。”
“那可不行,我们卤肉店还得用呢,不能都给你。”姜广军拒绝道。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