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夫妻回城日常 - 第132章 他这牺牲可大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姜凤淑先出声问道:“广军,你吃饭了吗?”见他来了,所有人都停下筷子看着,小菊小玲还甜甜地叫着二叔。
    于红霞起身,要去给他拿碗筷。
    姜广军连忙摆手,“不用了媳妇儿,我吃过了。”他把孩子们接回去就开始做饭,吃完送到乔家,然后到卤肉店把账拢好后就立马骑过来了。
    李广成侧着身,朝他笑道:“吃完了也可以再吃点,咱爸刚才开了瓶好酒。”
    “不了哥,你跟爸喝吧。”姜广军对酒没兴趣,“大晚上的,少喝点儿。”
    李昌顺笑着应了一声,这酒还是广军拿来的,有好几瓶,他平时舍不得,只偶尔累的时候喝上一点解解乏,但从来不贪杯,姜凤淑便不管他。
    家里客厅小,人一多就显得特别拥挤,姜广军在门口站着,说了几句话,就转身到院子里去了。
    于红霞坐下吃饭,不禁加快了速度,她猜到姜广军会过来,没想到他会来这么早,自己饭还没吃完晚呢。
    “你别急,慢慢吃。”程云往她碗里夹着菜,“时间还早呢。”
    这是她嫁给李广成后,于红霞第一次来家里吃饭,两人关系好,成了妯娌更加亲密,可惜平时都太忙,没时间多聚。
    于红霞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刚六点多,的确不算晚,“你也吃,都忙一天了。”
    桌子上的菜很丰盛,味道也不错,都是程云做的,于红霞只帮着打打下手。
    给程云夹完菜,她看向对面的小叔子,“广平,你这次期中考试成绩怎么样?”
    李广平抬起头,脸上有些不好意思,“考的不是太好,班级排第十六。”
    他这个成绩在整个年级是中游水平,以后想考大学希望不大。
    “你基础薄,这个成绩已经不错了,再说现在高一,离高考还有两年半呢,你好好学,成绩肯定能提上来。”
    于红霞鼓励了几句,小叔子脑子不笨,就是以前不爱不学习,加上环境影响,整天瞎混日子,要不是后来大家看的紧,他连高中都考不上。
    现在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缺什么跟二嫂说,不行寒假再找老师补补课。”
    “嗯,我知道了,二嫂。”
    李广平嘿嘿的笑了笑,他不像从前那么跳脱,整天嚷着要吃肉。
    现在条件好,有二哥二嫂供着,他吃穿都是班里拔尖的,早不馋肉了。
    营养好,上高中后他又长高许多,快有一米八了,目前是家里除了姜广军以外最高的。
    姜凤淑看了看,小儿子变懂事了,是老二两口子的功劳,“广军,你进来,外头多冷。”
    门外的姜广军回道:“妈,我穿着大衣呢,不冷。”他拿过马扎,弯身坐下。
    好长时间没在这院子里坐坐了。
    此时正是晚饭时间,各种饭菜的香气到处飘散着,每家都亮着灯,昏黄的灯光照得院子里影影绰绰的。
    “咳咳咳…”
    听到这熟悉的咳嗽声,姜广军下意识的朝对面望去。
    冯大爷推开门,从屋里出来了。
    看见他在屋檐下坐着,立马走过来,笑呵呵的道:“你小子今天咋这么闲着?”
    自从搬走后,姜广军一直很忙,不是上班就是做买卖,来大杂院的次数越来越少,能见到他可不容易。
    当然也出息了,这铜钱胡同谁不知道他和他媳妇都在开店当老板,兜里鼓鼓的,多少人羡慕嫉妒。
    “我也是刚忙完,过来接媳妇,冯大爷,你快退休了吧?”
    姜广军摸过一个马扎,让他坐。
    老头摆摆手,“快了,明年五月份退。”
    冯保拴已经在印刷厂干了三十年,只是气管不好,打算明年办退休,正好他家大孙子十六了,能接班了。
    姜广军笑着说道:“早退休早享清福,您干了一辈子也该歇歇了。”
    他说着,借着昏黄的灯光,细细的打量着“咳咳”咳嗽的冯大爷。
    这老头只比他爸大一岁,但面相要老很多,脸上布满褶皱,一道道跟核桃皮似的,腰背也弯了,一身补丁衣裳,明明五十几岁看着却像七十。
    “享啥清福。”退休他也想不呆着,打算找点活干。
    他虽然只有一个儿子,可有好几个孙子孙女,趁着还能动弹,得给孩子们多攒点钱,留着以后上学娶媳妇。
    不然光指望儿子哪行。
    以前他一个人上班,老伴没有工作,勉强养家糊口。
    还是托小于的福,从去年开始,让他老伴当加工坊组长,工资比他一个正经上班的都多,家里日子慢慢好过起来。
    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冯保拴弯着腰往外面去了。
    姜广军赶忙道:“您可慢点,胡同里黑灯瞎火的,怎么不拿个手电筒。”
    “我用不着那玩意,走了几十年的老路了,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
    姜广军笑了笑,这老头嗓门还挺高,他没说什么,起身跟了上去。
    冯保拴回过头,等着他,两人一起出了大门,并肩往胡同底的厕所走。
    “这胡同里还是这么坑坑洼洼的,也没个路灯。”姜广军碎碎念着。
    “街道早通知要装,拖拖拉拉的到现在也没个准信,估计得等明年了。”
    “那您经常起夜,可得注意点,我们那有个大娘就不小心摔了,腿都骨折了。”
    “多大岁数了?“
    “还不到六十呢。”
    姜广军眼神闪了闪,这事是他胡诌的,根本没有摔骨折的老太太。
    刚才他突然想起来,冯大爷就是今年冬天半夜上厕所摔了一跤没的。
    具体哪一天他不记得了,只能委婉的提醒几句,这老头挺好的,希望他多活几年,劳碌一辈子,可别刚要退休人就没了。
    天黑,冯保拴看不清他脸上的异样,“那可遭罪了。”
    “可不是,现在还没出院呢。”姜广军说完不再吱声,前面就是厕所了。
    他大号没有,小号硬挤出来点,冯大爷呵呵笑着,打趣他,是不是肾不好?年纪轻轻的得注意。
    姜广军好一阵无语,他这牺牲可大了,可他为了谁啊?这老头!
    “怎么,等着急啦?”
    于红霞吃完饭,等公婆们试完棉大衣,看都挺合身的,便拿上包准备回家,发现他去了趟厕所回来脸色就不对。
    姜广军摇摇头,“没有,风吹的。”
    他跟家里人说了两句话,推上自行车出了大杂院,等于红霞坐稳,他顺着亮着路灯的马路一直往北蹬着。
    路上有不少人,有才加班下班的,也有一些背着书包的学生,都是行色匆匆的。
    “冷吗?把帽子戴上。”
    “不冷。”现在还没进冬月呢,不过姜广军还是戴上了,他穿的大衣是连帽式的。
    于红霞在后面单手抱着他腰,有男人在前面挡着风,她是一点不冷。
    “我今天下午在这边的街上转了转,人好多,感觉比城北热闹。”
    “城南人口是密集,不过论生活水平和购买力还得是城北跟城东。”
    “这倒是,以前这边住的全是贫民。”
    而且三教九流的什么人都有,哪怕是现在,改革开放了,和城北还是有很大差距。
    两人低声说着话,离城南越来越远,二十分后到了城北。
    马上要到烧烤店时,姜广军放慢了速度,这边街上人多起来,灯火通明的。
    于红霞“咦”了一声。
    “怎么了?”
    “那边是要打架吗?”
    姜广军侧过头,他刚才只顾着骑车,没太注意,这次看见了。
    就在马路边上,一个背着双肩书包的半大孩子,被几个人围住了,推推搡搡的,看样子要把人带到胡同里去。
    “肯定是要打架。”
    于红霞微微蹙着眉,“好几个人打一个?这也太过分了,我瞅着还是学生呢,这大晚上的,要是被打个好歹,都不会有人注意,可别出什么事儿。”
    姜广军本来不想管闲事儿,半大小子哪有不打架的,不过听他媳妇这么担心,还是出声朝那边喊了一句,“干什么呢!”
    那几个人闻声停下了。
    不过见是一对路人夫妻,根本没把他们放在心上,还骂了句什么,然后继续拽着那孩子往胡同里去。
    看着都是学生,身上全背着书包。
    姜广军停车,于红霞从车上下来,“要不咱们去找公安吧。”这种事儿既然遇到了,真没法看着不管。
    “广军,你觉不觉得那孩子有些眼熟。”
    路灯晃着,距离不是太远,仔细看还是能看清楚脸的。
    姜广军嗯了一声,他已经认出来是谁了,嘴里喝斥着大步走了过去。
    那孩子已经被推到胡同里,身上被打了几拳,但也有在反抗,知道还手。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