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战场捡属性开创诸天大明 - 第118章 蓝玉:这朱应怎么长得像雄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8章 蓝玉:这朱应怎么长得像雄英?
    这李成桂,着实是个不简单的人物!
    换做那些行事莽撞之辈,恐怕早就按捺不住,直接率领大军冲杀过来了,但这李成桂却硬生生地将心中那股冲动强压了下去,或者说自己让手下找到了台阶。
    这是一个能屈能伸之人。
    不愧是未来篡位得逞的枭雄。
    当然!
    于朱应而言,以他的箭术,要一箭将李成桂射杀,也并非难事,只要动手必可射杀。
    但朱应心里也很清楚,一旦射出这一箭,后果将不堪设想。
    高丽大军必然会因主将被杀而疯狂反扑,原本好不容易平息下来的辽东战事,必将再次陷入混乱的泥沼。
    更何况。
    朱应麾下仅仅只有四百将士。
    朱应自身或许凭借自身的实力杀一个痛快,能够轻易在乱军之中全身而退,无所畏惧。
    可这四百跟随他征战的兄弟们,却极有可能就此葬身于这片土地,无法享受辽东平复的胜果。
    朱应绝非那种为了一时的意气用事,轻易就将麾下将士性命置于不顾的愚蠢之人。
    再者。
    从大明的0层面来考量,倘若真的做出射杀李成桂这种冲动之举,这不但称不上是功劳,反而会成为不可饶恕的过失。
    如此一来,不仅会让无数将士白白牺牲,还会让大明在辽东的局势陷入一种再次动兵的境地,不可预料,更是得不偿失。
    “将军!”
    刘磊满脸笑意,策马来到朱应身旁,声音中带着几分兴奋:“这些高丽人竟然真的退了,看来他们是真真切切地畏惧我大明的天威啊!”
    朱应淡淡一笑,神色间却透着一丝冷峻,淡淡地说道:“高丽人,不过是些未开化的蛮夷罢了。”
    “如今大明已经成功光复辽东,收拾了纳哈出,假以时日,必定也会让这些高丽人知道我大明的天威。”
    这时!
    一名亲卫满脸憧憬,嘿嘿笑着说道:“别的不说,属下曾听闻高丽女人个个生得明艳动人,风情万种!要是有机会,属下以后一定要追随将军杀入高丽,抓几个高丽女人回来,好好享受享受。”
    “哟,曹大,你小子别看本事不大,这心倒是不小啊!”
    “还想抓几个,你有那能耐吗?你以为你有将军一样本钱啊!”
    周围的士兵们顿时哄堂大笑起来,原本紧张的气氛也因这几句玩笑话而变得轻松了许多。
    “既然他们已经退了,”
    朱应目光坚定,大声说道,随即果断地调转马头:“那就无需再浪费时间了。”
    “走,去下一个地方。”
    此刻。
    朱应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纳哈出藏宝图上标记的另一个位置。
    另一个藏宝地距离此地不过数十里之遥。
    纳哈出留下的藏宝图虽然仅有一份,但却明确标注了两个藏宝点。
    其中一处的金银财宝,朱应已经顺利收入自己的储物空间。
    而另一处,则藏着纳哈出精心囤积打造的战甲与兵器。
    这些东西原本都是纳哈出为了日后反攻大明而精心筹备的。
    战甲兵器用于革新军备,提升军队战斗力,金银财宝则作为军费,为战争提供物资保障。
    然而如今这一切都将成为朱应的战利品,便宜了他。
    时光匆匆,很快。
    一晃半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
    辽阳城,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起了鹅毛般的大雪。
    这雪下得极密,只是半天,整个辽阳城便被这皑皑白雪所覆盖,放眼望去,目之所及皆是一片纯净的白色。
    不仅仅是辽阳城,整个辽东地区以及大宁各处,都在同一时间迎来了这场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
    这场雪宛如大自然馈赠的一份厚礼,为这片历经战火洗礼的土地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盛装。
    辽东之地的无数鲜血也都被白雪覆盖,天地自然之力将战争人祸的痕迹清理了。
    城关之上!
    朱应已经褪去身上那身沾满硝烟与血腥的战甲,只有一身黑红色的军服。
    虽无战甲加身,但更显英气勃发。
    肩头则是披着一件红色的厚披风,给朱应增添了几分暖意。
    此刻!
    朱应静静地伫立在城关上,目光凝视着城前那片无边无际的白色雪原。
    “从春夏季一路征战到如今的冬季。”
    朱应轻声喃喃自语,脸上不禁浮现出一抹感慨之色:“时间过得可真快啊!不知不觉间,我入伍都已经一年多了。”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一步步成长为如今备受瞩目的将领。
    而这一切都仿佛是一场如梦如幻般。
    “不知不觉,重活一世的我,都已经十五岁了。”
    “再过几个月,便又要长一岁,迎来十六岁的生辰了。”
    朱应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过去,想起了自己的前世今生,心中五味杂陈。
    “沈万三,沈家……”
    朱应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没想到你们当初要取我性命,却阴差阳错地给了我一场改变命运的机会。”
    “等日后有机会,我定要好好报答你们沈家!”
    想到这里,朱应脸上露出了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将军。”
    刘磊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朱应面前,轻声说道:“大将军有请将军前去议事。”
    “看来辽东已经彻底光复了。”
    朱应微微点头,露出一抹微笑:“去告诉边军的兄弟们,让他们收拾好行囊,准备回大宁了。”
    等这一天,朱应已经等得很久了了。
    尤其是在大宁,还有两个对他而言至关重要的人,正满心期待地等着他回去。
    没过多久。
    朱应来到了原太尉府大殿。
    此时殿内的炭火已经熊熊燃起,通红的炭火将整个大殿照得暖意融融,与外面冰天雪地的寒冷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宛如两个截然不同的天地。
    “朱将军,请。”
    朱应稳步走到殿门口,值守在殿外的两名亲卫见状,立刻身形笔直地站定,然后迅速而又利落地打开了殿门。
    “有劳了。”朱应微微一笑,道谢了一声。
    神色平静地走进大殿,刚一踏入,便有两名侍女轻盈地走上前来。
    她们动作娴熟且轻柔,双手稳稳地将朱应肩头的披风取下,随后小心翼翼地挂在了一旁的衣架上。
    入殿后,朱应目光迅速地扫视了一圈大殿内的情况。
    此番出征辽东的诸多将领都已齐聚在此,其中甚至包括了之前在伤兵营养伤的一些将领,如常茂等人。
    指挥佥事以上的各级将领,无一缺席。
    而且与往日议事时的场景不同,今日大殿内摆放着整齐的桌椅,桌上还摆放着各种精美的酒具。
    显然此次议事有着浓厚的庆功,或许就是庆功宴。
    “朱应,来这边!”
    卜万一看到朱应进来,立刻满脸热情地对着他招手。
    朱应微微一笑,当即朝着卜万走去。
    而就在他踏入大殿的那一刻。
    朱应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几道充满嫉恨的目光如利箭般向他射来。
    “又是他们。”
    朱应心中暗自冷笑,他甚至都无需转头去看,便清楚地知道是哪些人。
    不过,以朱应现在的实力与权柄,他连看都懒得看一眼,径直朝着卜万走去。
    “大人。”
    朱应来到卜万身旁,脸上挂着笑容,然后在卜万相邻的位置上稳稳坐下。
    显然。
    这个位置是特意为他预留的。
    在大殿左边的第三个位置上。
    第一个位置坐着傅友德,而卜万则坐在傅友德之后。
    从这个座位的排序,便能清晰地凸显出朱应如今在军中的地位。
    “今天可是庆功宴,等下可要尽情畅饮,一醉方休啊!”
    卜万笑容满面,兴致勃勃地说道。
    “这自然是好事,难得有这样的机会与诸位将军一同欢庆。”
    朱应嘴角上扬,笑着回应道。
    “据说朝廷的封赏诏书已经到了。”
    卜万微微压低声音,眼中满是对朱应的赞赏与欣慰:“依我看,你这一次极有可能如愿以偿,成为大宁指挥使大人了。”
    “属下能有今日,全仰仗大人的大力扶持与信任。”
    “这份恩情,属下没齿难忘。”
    朱应闻言,神色庄重地抱拳行礼,言辞恳切地道谢。
    若不是卜万在背后极力促成,若不是卜万大胆放权,给予他统兵征伐的机会,朱应绝无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更不可能成为指挥使。
    就在卜万与朱应交谈之际。
    大殿的对面,蓝玉与缠着绷带的常茂并肩而坐。
    常茂的脸上带着一丝不甘与愤怒,他微微凑近蓝玉,压低声音说道:“大舅,你就真的一点想法都没有吗?”
    “你看看这小子,现在如此春风得意,听说朝廷已经下了旨意,要晋升他为指挥使。”
    “这才短短一年时间,他先是封了伯爵,如今又要官至指挥使,这小子已经彻底飞黄腾达了。”
    “往后要是再让他立下战功,我们淮西上战场的机会可就越来越少了,而且还会被他彻底踩在脚下,永无出头之日啊!”
    可是。
    蓝玉却仿佛没有听到常茂的话一般,他双眼紧紧地凝视着正在与卜万交谈的朱应,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惊诧。
    此刻的他,仿佛被朱应身上的某种特质所吸引,整个人陷入了沉思,对常茂的话充耳不闻。
    “大舅,你发什么愣啊?”
    常茂见蓝玉毫无反应,不禁有些着急,伸出手轻轻地拍了拍蓝玉的肩膀。
    “啊?你说什么?”
    蓝玉猛地一惊,仿佛从梦中惊醒一般,转过头看着常茂,一脸茫然地问道。
    “大舅,我问你在发什么呆啊?你到底有没有在听我说话?”常茂满脸无奈,语气中带着一丝埋怨。
    “没…没什么。”
    蓝玉的目光再次瞥向朱应,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疑惑:“我怎么感觉这小子与雄英长得有些相像呢?”
    说着。
    他又转过头看了看身边的常茂,然后目光再次落在朱应身上。
    仔细端详之下,虽然两人的外貌并不完全相同,但从脸型轮廓上看,似乎真的有几分相似之处。
    华夏有句俗语叫“外甥似舅”。
    此时蓝玉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这句话。
    “我说大舅。”
    常茂接着说道:“我这不是已经从伤兵营出来了吗?你怎么还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你放心吧,铁岭一战都已经过去那么久了,有太子在从中斡旋,想来皇上也不会再为难我们了。”
    “我根本没想这事。”蓝玉没好气地瞪了常茂一眼,心中有些恼怒。
    铁岭战事早已结束,他本已将此事抛诸脑后,如今常茂又旧事重提,这让他心里感到十分不悦。
    “大舅。”
    常茂依旧不依不饶,余光瞥着朱应:“你看看这小子现在如日中天的样子,以后要是北疆再有战事,我们还有机会立功吗?”
    “特别是你,大舅!你如今还只是侯爵,距离公爵之位仅差一个大功。”
    “这一次辽东战场,原本是个绝佳的机会,可这小子一冒出来,就把所有的功劳都抢走了,我们淮西人的脸都被丢尽了!”
    听到这话。
    蓝玉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起来,冷冷地说道:“战场之上,各凭本事!既然我们技不如人,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大舅,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常茂咬牙切齿,目光狠狠地盯着朱应:“你看看他,如今不过是个区区指挥使,就敢如此嚣张,骑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
    “以后要是他再升官,我们淮西可就真的要被他彻底踩在脚下,永无翻身之日了。”
    对此。
    蓝玉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看不顺眼又能怎样?难道你还敢对他动手不成?你要是真敢轻举妄动,应天那位可不会轻易放过你。”
    常茂闻言,脸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他紧紧地握着拳头,心中的怒火燃烧,但却又无可奈何。
    “常茂。”
    蓝玉突然凑到常茂耳边,压低声音问道:“你仔细看看,这朱应是不是真的有些像雄英?”
    “啥?”
    常茂听到这话,如同被一道惊雷击中,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得极为震惊,他下意识地提高声音回应道。
    这一刻,大殿内许多将领的目光都被常茂这突如其来的惊呼声所吸引,纷纷转过头来,一脸疑惑地看着常茂。
    众人都不明白,常茂为何会如此失态,表现得如此惊诧。
    “蓝玉和那常茂一直在盯着你看呢。”卜万察觉到了对面的异样,微微皱眉,瞥了一眼蓝玉和常茂,带着几分不满地说道:“他们肯定又在盘算着什么坏主意。”
    “随他们去吧。”
    朱应神色平静,淡淡地瞥了一眼对面,满不在乎地说道:“只要他们别主动招惹到我头上,我也懒得理会他们。”
    “反正就在这几天,我们就要回大宁了。”
    以朱应如今的实力和手中掌握的权力,倘若这些淮西人真的要耍什么阴谋诡计,朱应自是有足够的底气和手段应对。
    无论是明争还是暗斗,他都不会惧怕分毫。
    “的确。”
    卜万点了点头,神色坚定地说道:“只要我们行得正坐得端,这些淮西将领纵然势力强大,又能奈我们何?”
    “你背后可是深得皇上和太子的看重,他们不敢轻易对你下手。”
    目光回转!
    常茂满脸不悦地压低声音对蓝玉说道:“大舅,你在胡说什么呢?雄英都已经去世这么多年了,你怎么突然又提起他?而且…这个朱应怎么能和雄英相提并论?他也配?”
    常茂的语气中充满了愤怒和不屑。
    对于诸多淮西战将而言,洪武十五年是他们心中永远无法触及的伤痛。
    在这一年,他们寄予厚望、全力支持的皇嫡长孙朱雄英,不幸夭折。
    而他们视若主母、备受整个淮西乃至朝堂百官敬重的马皇后,也在这一年与世长辞。
    这一年,对于淮西集团来说,无疑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挫折,仿佛整个世界都陷入了黑暗,未来的道路也变得一片迷茫。
    此刻被常茂这含怒的一番数落。
    蓝玉却并没有生气,他只是静静地看着朱应,目光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仿佛在回忆着什么。
    “如果不仔细看,还真的难以察觉。”
    “但仔细端详,他确实有几分雄英小时候的轮廓啊。”
    蓝玉轻声喃喃自语:“以前他穿着战甲,全副武装,根本看不出来。”
    “可如今他身着便服,坐在这里,我才发现,他们真的有些相像。”
    “唉,或许是我想多了吧。”
    蓝玉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淡淡的哀伤,作为一个平日里性格莽撞的糙汉子,此刻却流露出如此细腻的情感。
    “大舅,”
    常茂看着蓝玉脸上的悲伤神情,心中的怒意渐渐消散,语气也变得柔和起来:“你就别再胡思乱想了!”
    “雄英已经走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如果他还在,我们淮西又怎会落到如今这般田地?谁敢骑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可是人死不能复生,我们还是要向前看啊。”
    “我自然明白。”蓝玉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只是看到这朱应,不知为何,忽然有些感触罢了。”
    “我也知道人死不能复生,过去的事情终究是过去了。”
    蓝玉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怅惘,作为昔日皇嫡长孙的舅姥爷,他又怎能不牵挂?
    娘亲舅大!
    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始终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
    “好了,大舅。”
    常茂见蓝玉情绪低落,便试图转移话题:“不说这些不开心的事了。等下可要好好喝一杯,出征这么久,除了偶尔偷偷喝上几口,早就憋坏了。”
    “这一次,一定要痛痛快快地喝个够。”
    这时!
    “大将军到!”
    一声洪亮的呼喊声从殿外传来,瞬间打破了大殿内的气氛。
    紧接着,只见冯胜身着一身黑红色的军服,缓缓走入大殿。
    他的肩头同样是披着一件鲜艳的红色披风,披风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摆动,更显他的威严与气势。
    冯胜入殿后,同样有两名侍女迅速上前,动作熟练地将他的披风取下,挂在了一旁。
    “恭迎大将军!”
    大殿内落座的所有将领见状,纷纷站起身来,整齐划一地躬身行礼,齐声高呼,声音响彻整个大殿。
    “哈哈,大家都到齐了。”
    冯胜脸上洋溢着爽朗的笑容,目光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将领:“此番宴席,便是为了庆祝我们成功光复辽东而设。大家都免礼吧!”
    “谢大将军!”众将齐声致谢,声音整齐而洪亮。
    不过,他们并没有立刻落座,而是静静地等待着冯胜走向主位。
    “都坐吧,今日是庆功宴,大家无需拘束。”
    冯胜笑着摆了摆手,语气十分随和:“而且,等一会还有贵客要来呢。”
    听到有贵客要来,朱应心中一动,他的目光下意识地朝着冯胜身边空着的位置望去,又看了看殿内其他几个空着的位置,心中暗自思忖:“看来是应天来的重要人物。”
    “不然以冯胜作为大将军的身份,断不会如此郑重其事地对待。”
    冯胜扫视了一圈殿内的众人,然后大声说道:“既然人都已经到齐了,那还等什么?”
    “来人,上酒,上肉!”
    “今日,我们要开怀畅饮,共贺辽东光复!”
    冯胜的声音雄浑有力,充满了激动之色。
    只见在后殿的门帘一挑,一群身着素色锦缎服饰的侍女,鱼贯而出。
    她们手中稳稳提着酒壶,另一只手则托着大盘,盘中堆迭着色泽诱人的烤肉,肉香混合着香料的独特芬芳,飘散开来。
    然后她们一一将酒肉放置在各个位置上。
    “诸位将军!”
    冯胜又缓缓站起身来,带着一种郑重,更是带着一种威严。
    声音在大殿内回荡。
    此刻!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激动与定辽东的激动。
    环视着在座的每一位将领。
    “今日,大家齐聚于此。”
    冯胜微微一顿,脸上浮现出一抹难以抑制的喜悦:“本将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要宣布!”
    “辽东全境的城池,皆已被我大明的将士们攻克!”
    冯胜的声音再次响起,语调激昂:“辽东,这片游离我汉家长达数百载的故土,终于彻底光复!”
    说到此处。
    冯胜眼中更是透出了激动之色,作为此番征伐的大将军,毫无疑问,光复辽东之功,足可让他青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官位到了他这一个地步,所追求的也是这些了。
    当然。
    立功越大,这也是保护家族能够昌荣的根本。
    护身符啊!
    “此次光复辽东,我们整整历时九个月。”
    冯胜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眼神中满是对这段艰难征程的感慨:“在这九个月里,无数次攻伐之战,其残酷无需多言,皆是用命夺来的。”
    “这份光复荣耀,属于在座的每一位将军……”冯胜的声音愈发洪亮,他双手抱拳,向着众人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更属于所有出征辽东的大明将士们!”
    “吾在此,也不多说那些虚言套话了。”
    冯胜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真诚的笑容:“今日这场宴席,便是为庆祝光复辽东而设的庆功宴!”
    “不仅仅是这大殿之内!”
    冯胜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欣慰:“本将已经下令,军中解禁酒令!”
    “除了值守的将士们,全军将士今日皆可酒肉管够,尽情开怀畅饮!”
    话语刚落,大殿内顿时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众将的脸上都露出了惊喜与兴奋的神情。
    这是犒赏全军。
    “这可是当今皇上恩赐特许的。”冯胜补充道,声音中带着对皇恩的敬重。
    “臣等谢皇上隆恩!”
    大殿内所有将领整齐划一地抱拳,向着南方应天所在躬身行礼。
    皇权之下,无人敢无视皇恩。
    ……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