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贲郎 - 第329章 搁置决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29章 搁置决议
    赵基送赵岐出门后,返回中院时韩述在院内走动。
    见赵基返回,韩述上前低声:“大司马,文丽回来了,酣醉情绪不好。”
    “我知道了,找两个人照顾。”
    “喏,韩栋正在照料。”
    “嗯,七哥睡醒了通知我。”
    赵基走向西院方向,韩述还跟着,询问:“西河郡草场该怎么分?”
    “去卑让你问的?”
    “是,去卑很想介入西河各部,主持一月的分草场大会。”
    韩述神情自若:“上党、常山以及陈留之战,义从骑士亦有功勋。若都是安置在平阳各县,以后恐怕不好再迁徙。”
    解散的匈奴义从骑士已经带着战利品、功勋奖章返回本部,获得了携带家眷落户太原、平阳的资格。
    “不要排斥他们,他们现在比五部营好用。”
    赵基抬手拍拍韩述肩膀:“划分草场是匈奴人的大事,等我选好匈奴中郎将人选,再做决议。”
    “喏,仆这就回绝去卑。”
    韩述拱手,赵基只是点点头,这不是韩述逾越,匈奴人都是绕过幕府机构与他直接联系,联系人只能是他的亲卫将,而非主簿之类。
    等设立了匈奴中郎将,以后会由这位中郎将作为代表,参与匈奴各部的管理、调解。
    每年一月,匈奴各部会碰头,划分草场。
    大部划分后,大部内部再划分,小部之内会按着族系进行划分。
    如果没有额外变动的话,基本上这就是一次例行的聚会,顺带祭祀天地、战神,并借此盟誓。
    今年对匈奴各部来说发生了太大的变故,对去卑来说很想坐实右贤王的名位、影响力。
    主宰右部的草场规划,哪怕是按着去年的方式进行划分,那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祭祀天地,向战神金像盟誓时,他这个右贤王是起誓人、主导者。
    赵基进入西院,沿着木制走廊快步行走,经过的一座座木屋里,大司马诸曹正在里面处理公务。
    腊月、正月,也是例行上计的时候。
    各郡人口重新统计,他们正计算今年的人口、赋税与工程计划。
    但赵基并未对代郡、雁门郡、定襄郡、西河郡、上郡进行实控,也只是更换了部分县令长、县尉。
    原来的郡府行政团队并没有做多大的调整,这才是今后两三年需要细心调整,逐步加深掌握的关键。
    整个建安二年,赵基的规划就是恢复太原、河东的生产力,保证建安三年能全年不挨饿。
    要求真的不高,这两个郡稳固,倚仗现在的汉匈二百万人口优势,轻易可以抓稳其他各郡。
    两三年时间,幕府诸曹掾属也能提拔一些人去当郡守。
    好在他作为一个割据势力,反而不需要考虑什么边患问题,他才是目前最大的边患!
    赵基顺台阶登上西阁,解下大氅挂在衣架上,就见州部主簿温恢正坐在角落里养神。
    察觉到赵基返回,温恢起身端着一盘竹简走来,呈上:“大司马,这是本州今年的孝廉名录。”
    赵基拿起竹简上下阅读,一卷竹简五百多字,记录一个郡六名孝廉备选的信息。
    其中没有代郡的,代郡隶属于幽州,赵基把老赵塞过去当郡守,就是抢代郡。
    不管是公孙瓒、袁绍、鲜于辅,都会给他这个面子;他也没指望老赵能在代郡做出什么事业,当个缓冲就行了。
    并州除了塞外四郡外,余下每郡都有一卷,他阅读完毕后就说:“三日后安排他们来幕府接受考核,不能识字或不能书写的,我会进行口头考核。”
    “喏。”
    温恢应下,又说:“本州上计,明年赋税只够官吏俸禄度支。各处塞障守军,依旧不足。”
    “幕府钱粮也不足,再忍耐忍耐。鲜卑或杂胡作乱,我自会讨定。”
    “喏。”
    温恢再次应下,拱手告退。
    他也没指望能从赵基这里讨来什么拨款,明年注定开春后青黄不接时大家都得饿肚子。
    虎步军都从一万八千人缩减到了一万五千人,虽说缩编的三千吏士转入了五部营。
    可虎步军都开始缩编了,河东郡兵规模也开始压缩,其他地方也只能各顾各的。
    温恢离去后,长史张昶来到赵基这里,拱手见礼:“大司马,雍州、凉州州部重组不宜再拖延。”
    “你是担忧大将军那边推荐二州刺史或州牧?”
    赵基示意张昶落座,张昶回答:“是,虽说朝中有元明公在,大将军提议不会通过。可终究不美,大司马宜早定人选。”
    “还有什么事?”
    “是关于刘镇南使者之事,仆奉命与其副使傅公悌会面后,以为其言论颇有见地,欲引荐给大司马。”
    “那他能做雍州治中从事?”
    赵基反问,张昶沉默了,举荐傅巽的话,虽说要承受傅巽的人情,可也要担责。
    想到傅巽的为人才器,张昶道:“别无良选,目前此人为佳。”
    李傕执政时,重设雍州。
    雍州此前就存在过,拆掉后析出了凉州、朔方。
    李傕执政时,拆凉州弄出雍州。
    这个事情弄的很乱,李傕是北地郡,隶属于凉州,这么一拆后凉州分为了东西两部分,雍州反而在最西边。
    “雍州之设,乃李傕乱政也,宜废黜此政。此事我会上表门下省,请求朝廷决断。”
    赵基语气平缓,表达自己的态度:“雍凉合归于一,待我先征辟他为幕府从事,考察才能后再做选任。”
    如果雍凉并立,地盘还是那么个地盘,但要设立两个州部,两个治中从事,两个主簿。
    现在他没有那么多可靠人手接替,就连下面的郡县也没有掌握几个。
    这种遥控,他宁肯不要,有尾大难除的隐患。
    赵基思索着:“如今凉州以马腾、韩遂以及天水豪桀称强,草拟文书,向他们表达我的亲善之意。明年二月、三月时,我再重设州部。”
    凉州的北地郡……李傕、傅氏的老家已经被北地胡侵占,这是诸羌混合汉边民、杂胡发展而来的新胡,不同于传统的诸羌、匈奴,被各方称之为北地胡、北地羌。
    与之类似的还有秦胡、卢水胡,北地郡又不能取消,于是北地吏民内迁到左冯翊地区。
    所以黄河以西,基本上也就三辅、天水还算稳固,诸胡少;再西边的陇西、金城等地也有马腾、韩遂这些军阀支撑着场面。
    这两个人当年没少造祸,但与其他汉豪强一起保卫家乡的决心还是挺坚决的。
    至于三辅、弘农,这是传统的司州地界,归赵彦的司隶校尉衙署治理。
    实际上目前赵彦也就能治理河南尹、弘农郡,说是治理,也只是有官吏纠察大权。
    具体执政,依旧落实在各县。
    县,才是执政的基本单位;县府县吏编制三十多个人,郡府只有十几个人,州部二十余人。
    不管是钱粮物资征派,还是徭役兵役的落实,都要一级级下令,由县令长负责执行。
    县令长拒绝执行的话,州郡命令就是一纸空文。
    因此河南尹的实际执政权力在河南尹毕谌手里,弘农郡的在郡守段煨手里。
    可赵彦这个持节司隶校尉本身就是重量级的纠察单位,朝臣尚且能闻风抓捕审查,至于不听话的吏民,都在惩治范围内。
    赵基这里军队威慑力不衰减,那赵彦的话就有作用,也只是有限作用,不能太过期待。
    毕竟阳奉阴违的两面人、投机派,始终都有。
    除非将郡县两级换成自己人,这些人会坚决贯彻赵氏的命令,咬牙镇压、治理本县豪民。
    张昶这里见赵基不急着重设凉州州部,也就不再督促。
    赵基最缺的就是时间,有时间沉淀,才能积攒班底,将重要岗位安排在自己人手里。
    这就是一场熬鹰,要么关陇士人主动靠过来,接受赵基的考验、审查。
    征辟进入幕府进行历练,缔结君臣名义、羁绊,然后再外放兼任州吏。
    这样的话,是赵基派自己的故吏监管凉州。
    否则的话,是赵基有求于他们,那就是合作关系。
    赵基宁肯一直空着,不设立凉州州部。
    反正雒阳朝廷那里有老头儿压着,吕布想要任命什么凉州、雍州的刺史、州牧,都能驳回去,无法在门下省通过。
    可一直空着也不是个事儿,会引发舆论声讨。
    问题也很明显,李傕郭汜没有剪除,无法近距离影响凉州,赵基凭什么给凉州豪桀让利?
    想当官就来大司马幕府应聘,不想当官那就继续当你的豪强。
    以后若是剪除豪强,也怨无人为他们求情、说话。
    赵基连近在咫尺的上党、代郡、雁门、西河、上郡都不怎么感兴趣,不急着插手,更别说是遥远的凉州!
    重设了州部,就要对当地负责。
    急着插手,搞不好马腾、韩遂讨要积欠军饷的公文就能摆到赵基桌案前。
    这种时候,是真的不能急。
    没有州部,难道凉州吏民的天就塌了?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