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 第215章 至关重要的搭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5章 至关重要的搭线
    胤禑和老十三,意见一致的情况下,老四大多听得进去。
    “好,就听你们的,把弘时送去戒台寺,先住半年再说!”老四也知道,不能继续溺爱下去了。
    在雍王府用罢晚膳后,胤禑本想告辞离开,却不料,年海棠派人来告诉老四,她想见见胤禑和老十三。
    实际上,胤禑早就想见年海棠了。只是,受限于男女大防,胤禑不能主动提出这种无礼的要求罢了。
    老四是真宠年海棠,他没有丝毫的迟疑,便吩咐了下去。
    “来人,请海棠出来,拜见两位亲叔叔。”
    在大清朝,叔叔,指的是丈夫的弟弟。叔父,才是侄儿对父亲之弟的尊称。
    室内都是比老十四亲得多的弟弟,老四也就没有命人架起屏风。
    不是老四说破,老十三根本就不知道,年侧福晋的小名是海棠。
    在礼教森严的大清,女人的小名,只有丈夫和年家至亲,才能知道。
    “请十三叔、十五叔大安。”年海棠进门后,很规矩的双脚平行,双手扶膝躬腰,膝盖略弯屈如半蹲状。
    胤禑久闻年海棠乃是祸国殃民的绝顶美人儿,今日一见,果是名不虚传。
    这么说吧,以胤禑的超高见识,也必须承认,年海棠的美貌程度,冠绝整个大清!
    老十三和胤禑,几乎同时侧身闪避,不敢受了年海棠的全礼。
    他们两个都是跟着老四混的,对于老四最宠的侧妻,必须给予应有的尊重。
    年海棠缠着老四,嘴上说是要见老十三和胤禑,心里真正想见的只能是胤禑。
    在年家三姐妹之中,年海棠的大姐是真没福气,嫁的是很没出息的胡凤翚。
    胡家和年家是旗下世交,年家大姐嫁入胡家,属于是指腹为婚的概念。
    如今的胡凤翚,都三十多岁了,依旧没有正经差事可做,只能跟着老四打杂。
    等雍正登基后,田文镜、李卫和鄂尔泰,皆非雍藩旧人,却都获得了破格重用。
    而胡凤翚这个王府旧人,明明有年贵妃和年羹尧的裙带可依,却仅仅从七品知县升任苏州织造而已。
    可想而知,胡凤翚的能力,根本不入老四的法眼。
    胡凤翚和胤禑,有如草鸡比凤凰,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老四也知道年海棠的心思,便主动拉着她的小手,给胤禑介绍说:“你小嫂子天天盼着见你和十三弟,今儿个总算是见着了。”
    既然老四直接定了年海棠的身份,胤禑主动鞠躬说:“小弟胤禑,请小嫂子大安。”
    老十三和四福晋的感情极深,发自内心的不想认年海棠作小嫂子。
    可是,在老四的逼视下,老十三只得捏着鼻子,拱手说:“小弟胤祥,请小嫂子大安。”
    “十五叔,我二姐是个可怜人,还请您老多多怜惜。”年海棠再次蹲身行礼。
    胤禑心里有数,以年观音的封疆嫡女身份,被贬为连妾都不如的贝勒府格格,纯属是无妄之灾。
    谁叫年观音参加选秀的时候,因太过狐媚气,勾起了当今皇太后对董鄂妃的憎恨情绪呢?
    所以说,这人呐,运气也极其重要!
    不过,只要有年海棠撑腰,等雍正继位之后,年观音少不了一个亲王侧福晋的名分。
    按照大清会典的规定,和硕亲王可以有四个侧福晋,而郡王只能有两个侧福晋。
    当今皇太后还活着时候,即使胤禑有心抬举年观音为侧福晋,也没胆子上折子。
    要知道,康熙对当今皇太后,那可是出了名的会装孝顺。
    “屋子里也没有外人,大家都坐下说话吧。”老四这么一说,老十三算是彻底明白了,四福晋在雍王府里,已经被边缘化了。
    不谈美貌,仅谈功利。
    四福晋的五个兄弟,全是提笼架鸟、眠宿柳之辈,竟无一人成器。
    反观年海棠的母族之中,她亲二哥年羹尧,是青年骤贵的川陕总督。她亲大哥年希尧,喜欢西洋的玩意儿,尤其精通烧瓷器,也算是颇有所长了。
    这年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再有年海棠的盖世娇颜衬托着,原本就是中人之姿的四福晋,拿什么和她比?
    宾主落座之后,老十三赫然发现,年海棠不仅座位紧挨着老四,而且,两口子的手,居然紧紧的牵在一起。
    尼玛,太腻歪了,老十三不忍直视的扭过头去。
    胤禑笑眯眯的望着大秀恩爱的老四,情不自禁的想起了那个经典朱批:朕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
    别人完全不清楚,胤禑却知道,老四现在的低调,算是彻头彻尾的伪装。
    老四的手,被年海棠轻轻的捏了一下,他随即会意,便笑着对胤禑说:“年家的二姐儿,待在你的后院里,也怪闷的,应该多出来走动走动。”
    实际上,胤禑早就想让年观音,经常过来陪着年海棠了。只是,苦于没有好借口罢了。
    既然老四主动发了话,胤禑很自然的顺水推舟,笑着说:“四哥所言甚是,回头啊,小弟我让她多来四哥你这里,陪着小嫂子说说话,聊聊天,逛逛街,听听戏!”
    顺着老四的兴头,胤禑故意扩展了年家姐妹两个的活动范围。
    年海棠之所以短命,其实和乾隆的白月光,那位富察皇后的早崩,有着大致相仿的原因:亲儿子一个接一个的夭折,太让人抑郁了。
    历史上的年海棠共出三子,这三子之中,但凡有一个活到成年,皇位就没有弘历什么事儿了!
    乾隆的富察皇后,也是一样的悲剧。她的两个儿子,只要有一个活下来,嘉庆就只能乐为贤王。
    胤禑的想法,也并不复杂,就是想借助于年观音随时进出雍王府的便利,暗中采取现代的各种手段,让年海棠的儿子们,不至于都夭折了。
    到了雍正晚年,因老十三的身体很不好,薨得早。新皇帝的事儿,和他完全无关。
    以老四对年海棠的专情程度,年海棠之子,必是新君。
    到时候,老四临终的托孤重臣之中,胤禑不领衔,谁有资格领衔?
    历史上,老四驾崩前安排的总理王大臣之首,就是老十六,其次是老十七,鄂尔泰和张廷玉都在后边。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老四到时候忌惮胤禑了,只要老十六待在顾命重臣的行列之中,照样是万事可为也!
    苏培盛十分机灵的亲自进来上茶,免得被外人看见了,年海棠和老四并肩而坐,还手牵着手的没规没矩。
    当着老四的面,年海棠纵有无数的心里话,想和胤禑说,却不能说出口。
    没办法,只能等年观音来的时候,姐妹两个再说知心话了。
    从老四那里回来,胤禑的马车刚在府门前的停稳,就见琴书陪着几位贵妇人,一起从角门里出来。
    琴书见胤禑回来了,赶紧蹲身行礼,挨个介绍了她的手帕交。
    “爷,这位是参领夫人,这位是佐领夫人,这位可了不得,她是一等海澄公夫人……”
    胤禑微微一楞,他也没有想到,琴书的手帕交之中,居然有一位公爵夫人。
    现任一等海澄公名叫黄应缵,他是初代海澄公黄梧的侄孙。
    收台湾时,就是黄梧提出了臭名昭著的迁海令。
    三藩之乱时,黄梧这一脉的子孙,全都被耿精忠杀光了。
    为了体恤功臣,康熙不仅下特旨,许袭12次,还把一等海澄公,让黄梧的侄儿黄芳世袭了。
    胤禑对朝中的重臣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他知道,黄应缵没啥本事,就守着爵位,吃祖宗留下来的老本罢了。
    阿瞒的坏毛病,不过是胤禑的伪装保护色罢了。
    一旦,抢人家老婆的次数多了,京城里肯定是人人自危。
    那个名声,就真的坏透了!
    出于礼教大防,胤禑只是微微颔首,便迈着四方步,径直进了王府。
    次日早上,胤禑进请溪书屋的时候,赫然发现,年羹尧就跪在康熙的身边。
    以老四的脾气,如果年羹尧提前通知了消息,肯定会设宴款待他,并叫胤禑和老十三一起作陪。
    胤禑暗暗一叹,唉,佛祖只渡有缘人!
    类似年羹尧这种死不悔改的家伙,胤禑即使想拉他一把,也没有丝毫办法。
    见胤禑进来了,康熙笑着说:“亮工有壮志,他只须五千兵马,便可灭了准噶尔汗国!”
    胤禑撇了撇嘴,年羹尧为了讨康熙的欢心,还真敢吹牛!
    这就像是五年平辽一样,皇帝听着很舒坦,实际上,根本做不到!
    历史上,若不是准噶尔人内部爆发了大瘟疫,让乾隆抓住了天赐良机,西疆问题很可能一直拖到清末,都无法解决。
    康熙正在兴头上,胤禑自然不可能说扫兴的真话,便附和道:“亮工有此志气,实乃朝廷之福,国家幸甚!”
    康熙晚年,最大的心病,便是准噶尔人对大清的致命威胁。
    “小十五,若要对西疆用兵,何人可为帅?”康熙兴致勃勃的问胤禑。
    胤禑毫不迟疑的说:“回汗阿玛,亮工可也!”
    平定西北,少说也需要十几万人!
    这么大的兵权,以康熙的性子,怎么可能给年羹尧呢?
    顺水人情,胤禑不做白不做,年羹尧肯定会领情!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