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 第915章 潮涌天下
第915章 潮涌天下
八月十八,钱塘江畔。
这是从赵构时候就传下来的规矩,每年八月十八,皇帝会与百官、万民,于钱塘观潮。
今天的潮水,是一年当中钱塘大潮最壮观的日子。
远远一道银线,渐渐逼近时,便看见,那分明是一道玉城雪岭,自海上迤逦而来。
声若闷雷滚地,浪如万千战车并进。
潮峰上白沫飞腾,恍若万千白马扬鬃疾驰。
撞击在堤岸上的浪头,便炸作一片水雾,离的近些的百姓,就会浑身尽湿地逃开。
观景台早就搭好了,文武百官、临安百姓,俱都赶到了凤凰山下。
这里是最好的观景位置。
当皇帝的仪仗缓缓行来的时候,文武百官队伍中,便微微起了一阵骚动。
因为,丞相杨沅一直没有出现。
他们本以为丞相是要陪伴官家一起赶来。
可是现在看到二大王赵恺下了车,接着将官家赵惇接下御辇,丞相杨沅却不知去向时,现场便有些乱了。
甚而,有官员突发奇想,难道官家暗伏死士,猝然袭杀了杨丞相?
可是,看看着那些带兵护卫皇帝的将领,邓浔、李君成,安皓天、赵金柱……
不可能!
这些人可都是山东义军里出来的将领。
他们只服两个人,老大辛弃疾,和老大的老大杨沅。
如果官家真把杨沅害死了,他们早把官家剁烂了,怎么可能毕恭毕敬地把天子护送来此?
赵惇却没注意百官的反应,他一下御辇,就在找杨沅。
发现杨沅不在,赵惇心中便是一宽,油然升起几分喜悦。
杨沅不在,他就轻松多了。
“皇兄,走。”
赵惇微笑地拉起二大王赵恺的手,便往观景台上搭设的御座走去。
文武百官、围观万民,俱都垂手肃立,寂然无声。
耳畔,只有大江咆哮之声。
等赵惇到了御座坐下,二大王赵恺也在右边的副座坐下,仍然不见左边副座上有人,赵惇才醒起不对。
“丞相怎么不在?”
邓浔微笑答道:“官家,丞相有点事耽搁了,要晚些来。官家尽管观潮,不碍的。”
赵惇听了,便欣然点点头。
晚点来好啊,一看见杨沅,他就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杨沅不在的感觉,太轻松了。
“官家,江上百姓都说,今日大潮,是近几年来最为壮观的。”
吏部尚书乔贞上前,笑眯眯地说了一句。
他也不知道杨沅在哪儿,不过他却看得出,杨沅没什么事儿。
所以,他适时跳了出来,暖暖场子。
要不然,现场气氛有点冷。
赵惇转眼看向乔贞,面带微笑,但是他的眼神焦距,却不在乔老爷身上。
他正沉浸在杨沅不在的巨大幸福感当中。
二大王赵恺一看不妙,连忙替他掩饰:“是啊,是啊,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官家与臣等今日得观如此大潮,实乃幸事也。”
几个人一番言语,被左近竖起了耳朵的大臣们听了个清楚,顿时松了口气。
这氛围就跟传染似的,整个观景台上的氛围,也很快放松下来。
忽然,临安府尹汪紫瑞指着远处道:“又有好多人来,怎生来的比官家还晚。”
远处,骑驴的、坐轿的,有不下数百名儒衫士子赶来,这么多的读书人聚在一起,在这个时代也是极罕见的一件事。
除了国子监生、太学生集体去参加什么活动,也就只有科举考试时的贡院了。
难怪汪紫瑞这位临安府尹感到惊讶。
礼部尚书陈维清微微一笑,道:“哦,那是去吴山学宫听讲的士子,木易先生今日正好在吴山学宫讲道,说是讲课完毕,与众书生同来观潮。”
汪紫瑞一听,顿时动容:“木夫子今日也来观潮了?”
他一提袍裾,就想下去迎接,却忽然醒起,官家还在上面坐着。
今天这个场合,他的第一个身份是臣。
君在上岿然不动,他这个臣去迎接别人,便很不合适了。
汪紫瑞想了一想,便道:“大宗伯主持礼部,负有教化天下之责任。而木夫子乃天下大儒。大宗伯是否应该提醒天子,给木夫子在高台上赐一座位。”
陈维清欣然点点头:“理当如此,老夫这就……”
他刚说到这里,忽然就跟中了定身法儿似的,不但人定在了那里,连声音都戛然而止了。
那些士子们越来越近,他已经看清了队伍中央,一辆颇有秦晋古风的敞篷牛车。
车上,坐着一辆道服男子,哪怕头上戴着帷幔,也给人一种衣带飘飞,缈然若仙的感觉。
这人当然就是木易先生了。
木易先生从不以真面目示人,传道之时,向来戴一顶帷幔,这是尽人皆知的事。
只是,在他身旁,竟还坐着一个少年。
乍一看是个少年,仔细再看,却不过是个穿了儒衫男儿打扮的少女。
唇红齿白、眉眼如,十分的俊俏。
呃……士子风流嘛。
听木易大宗师讲学的声音,年纪应该就不太大。
一个最多中年的大儒,身边不管是有一个雌雄难辨的俊美童儿,还是有一个明眸皓齿的妙龄少女,又有什么了不起的?
很合理嘛。
可是,那个少女……那个男装少女,她是钱星若啊!
这就很不可合理了。
陈维清和钱家很熟,也认识钱家女儿星若。
三天前钱家星若被燕王纳为侧妃,他可是亲自登门祝贺的。
现在,钱星若竟然挨着木易先生坐着,笑靥如。
虽然,看起来似乎没有更逾矩、更无礼的举动,那也不成啊!
钱家一向门风严谨,教导有方,怎么会出了一个如此胆大包天的丫头。
这要是被杨丞相知道了,那还得了?
只怕要有大祸事了啊!
陈尚书瞪大一双眼睛,惊恐地看着那车。
车被簇拥到看台下,“木易先生”便走下车来。
他下了车,才回身伸手,去挽那男装少女。
这样一看,哪怕不知道那少女身份的,也感觉不对劲儿了。
刚才他们还以为这是木易先生的侍婢或是侍童,可是看木易先生这照拂有加的态度……
整个看台上,包括两侧许多的观潮百姓,都不禁议论纷纷。
很多人起初不知道来的人是谁。
但是此刻知道那人是木易先生了,可木易先生旁边那人是谁,却成了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了。
带兵护在观景台下的将领是安皓天。
不等士兵上前阻拦,他便快步迎上前去。
大潮汹涌,潮声如雷。
观潮的百官与百姓,也没听清他们说的什么,就见禁军士兵左右分开,已经让开了一条道路。
随后,李君成和赵金柱两位顶盔挂甲的将军便亲自带路,将木易先生和轻轻挽着他手的俏美少女走上台去。
赵惇此时业已得到身边人传报,诧异地看着一挺拔、一窈窕的身影,向他缓缓走来。
道服宽松,穿越来颇有魏晋隐士风范。
不过,也正因此,它比较遮掩体形。
再加上帷帽,赵惇也没认出他是谁。
他只注意到,被木易夫子挽着手臂的男装少女,俊俏容颜,说不出的动人。
似乎,比李凤娘也不遑稍让呢。
而且两女气质不同,可谓春兰秋菊,各擅胜场。
他却不知,这正是他打过主意的另一位女主角,钱家星若。
“官家,臣今日往吴山学宫讲学,耽误了一些时辰,来晚了。”
杨沅朗声说着,就掀开了他的帷幔。
震惊!
从官家赵惇周围开始的一些大臣,然后迅速化作一股声浪,向四下传去。
跟着杨沅一路从吴山学宫赶来此处的数百士子,一时间也差点儿疯掉。
今天登台讲课的,还真是杨沅。
虽说,是李夫人提前帮他备了课。
这些士子,是亲眼看着木先生讲课,亲眼看着木先生从台上走下,亲眼看着他登车,并护拥他一路来此的。
根本没有换人的机会。
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木易先生,就是杨丞相。
咦?木易!
木易合起来可不就是杨?
其中只有陆九渊等极少数人,已经隐隐猜到了。
因为他们认识钱星若,他们绝对不相信,如果木易先生不是杨丞相,钱星若会不避嫌疑,贴他这么近。
只不过,哪怕是他们早有猜测,却也还是不敢相信的。
因为,做官的当然可以有学问,有学问的当然也可以做官。
但是把一门学术做到了极致,甚至因此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儒家亚圣,怎么可能是官?他穷究学问,又哪有精力做官?
可是现在,最后的犹豫也不复存在了,新蜀学开山祖师,当世第一大儒木易先生,就是丞相杨沅!
江上,潮声汹涌。
看台上、岸堤上,人们的惊呼声比那钱塘大潮也不遑稍让。
赵惇颤巍巍地站了起来。
他虽然听见了,脑子里却根本没把杨沅和木易联系起来。
他只是突然看到杨沅出现,还是戴着帷幔来的,这一掀帽子,给他一种当场被抓包的感觉。
虽然,他也不知道自己做错什么了,为什么要心虚。
反正就是害怕。
“杨……杨相公。”
赵惇讷讷地说了一句。
倒是二大王赵恺反应过来,惊叫道:“杨相公,原来你就是大儒木易!”
得,这一下,算是得到了二大王的盖章认证。
人群中顿时再度掀起一阵惊呼喧闹声。
“二大王,正是我。”
杨沅笑吟吟地道:“旁人是十年著书立说,十年隐姓埋名。i不过,本相的精力格外旺盛些,一边从政,一边治学,虽说辛苦,倒也还应付得来。”
观景台上一片死寂,官员们瞪大眼睛看着杨沅,如同在看一个怪物。
不过,想到他的辉煌历史,人家可是三元及第的状元,那他有些非人,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了。
随着杨沅与二大王赵恺的这番对答,那数百士子从震惊中惊醒过来,欢呼声顿时如海啸般响起。
这些人,可以说是木易先生的狂热信徒。
可是这些年来,木易先生讲学从不以真面目示人。
“木先生“是当代儒学泰斗,他的每一部著作都被这些士子们奉为经典。
如今得知这位他们仰慕已久的大儒竟然就是当朝丞相,这种震撼无异于晴天霹雳。
哪怕是一些原本对杨沅把持朝政颇有微词的士子们,此刻眼中都满是狂热。
对他们而言,不仅仅是对木易先生的绝对推崇,可以一笔抹杀他们对杨丞相的偏见。
而且,他们可是一直追随木易先生的学生。
是真的学生啊!
这可是比“天子门生”还要铁的“天子门生”。
这一辈子,咱的前程,稳了!
观潮人的心情,真如那钱塘大潮一般,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
都察院的樊江摸了摸袖子。
他的左边袖子里,缝了一道早就写好的“劝进表”。
他的右边袖子里,缝了一道早就写好的“请九锡表”。
看来,是时候要用上了。
这机会他能让给那些各地派员在临安打探消息的人?
那是“近水楼台”的耻辱!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