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科学时代 - 第450章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50章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准确说是候官九牧林支脉——廉江林氏,不过大清早亡了,大多自称候官林氏。”林婉浅笑,缓缓解释道:“按辈分,林徽因是我堂姐,林觉民和林长民是我堂叔,林孝恂是我祖叔父,林孝杨是我祖父,我原名林清婉,13岁那年改名林婉,你以后可以叫我清婉或瑾瑜,我表姐那一脉是廉江林主脉,我们是支脉,平常走动较少,唯有祭祖和过年时节见面。”
    余华听完满脸问号:“???”
    他知道林婉家境富裕,身世不凡,未曾想竟然是望族之后。
    候官林氏,这可是候官林氏,近现代史真正称得上满门忠烈的名门望族,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知道吧,便是候官林氏之人。
    林长民,福建师范大学前身创始人。
    林觉民,写下《与妻书》的黄岗七十二烈士。
    林恒,历史上空军飞行员以身殉国的烈士。
    这是候官林氏族人的代表性人物,而在暗地里,还有不知多少林氏族人投身抗战,洒热血,抛头颅,直至新中华建立。
    正如面前的林婉,她只是没有被历史记住,但这并不影响林婉抗日救国,投身革命。
    等等,林徽因是她堂姐,那我和林徽因是什么关系?
    我是林徽因的堂妹夫?
    “怎么,被候官林氏的名头吓到啦?”见到余华的反应,林婉笑着打趣道。
    “我是真没想到,一直以为你是某位大财主的富家千金小姐。”余华回过神,看向林婉的眼神满是柔和,轻声回应道:“谁能想到你来头这么大。”
    通顺了,全都通顺了,正因林氏族人身份,林婉能担任北平四中地下组织负责人,还能认识北方局负责人‘教授’。
    “这个身份不是用来炫耀的,我从不对外大肆宣扬,我们走吧,去前面的公交站台,要坐车去岳麓山。”林婉摇头回应,指了指远处屹立于长沙西面的山峰。
    余华点头,携带行李包裹来到公交站台,等了一会儿,乘坐民国老式公交前往岳麓山,公交车上多为学生,基本都是去长沙临大工学院报道的。
    岳麓山,长沙市区最高峰,奔腾不息的湘江从山脚和市区穿过,蜿蜒向北而去,湘江中心位置有一小岛,名为橘子洲。
    大名鼎鼎的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便是来自这里。
    公交不快不慢,穿城而过,四周建筑多为清代木式民居和少部分混凝土浇筑,城区房屋以平房为主,后世繁华的五一广场还不见踪影。
    长沙大火……
    余华站在车里,看着外面的长沙城,默默闪过关于长沙城的记忆,长沙大火和天炉战法,这是他对民国时期长沙城的认知。
    前者人神共愤,后者举国欢庆,皆在同一城市。
    公交行驶约莫二十来分钟到了江边灵官渡,停车,所有人下车前往渡口码头买票,这个时期长沙没有任何一座跨江大桥,过江方式唯有轮渡。
    湘江天险,绝非浪得虚名。
    买好票,余华站在灵官渡前眺望湘江景色,忽然江风袭来,身侧青丝拂面,转头看去,正是女子侧颜。
    “怎么了?”感受到余华的目光,林婉侧头回望,询问道。
    “没什么,只是觉得清婉你很美,就像开正艳,我不欣赏反倒是可惜了。”余华摇头,诚恳且认真的回答。
    对待伴侣,就要直白称赞,抗日救国和赞美伴侣并不冲突。
    林婉闻言面容顿时微红,有些羞涩,看了看四周倒是没有什么异样目光,悄声提醒道:“你说了不能太亲密的,上船吧。”
    余华点头跟上,两人排队登上轮渡,找到空位坐下,待所有座位坐满,伴随一道嘹亮的汽笛声,轮渡缓缓离开渡口码头,向着江对面驶去。
    “长沙临大,我来了。”余华望着前方越来越近的岳麓山,心中激扬澎湃,满是期待。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初始名称,由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校组建而成,师资力量之雄厚几乎达到近现代教育史的巅峰,这是民国教育界最后的绝唱,而这里有着余华最需要的东西——公派赴美留学名额。
    为什么一定要公派赴美留学,不能私下前往美国?
    原因很简单,因为1882年签署实施的《排华法案》。
    《排华法案》明令十年内禁止被雇佣为矿工的华人劳工进入美国,否则将遭到监禁或驱逐,诸多华人仅因自身种族便遭到残酷殴打,极少部分非劳工的华人想要移民美国或者进入美国,则必须获得来自中国政府的许可证明,且须获得美国签证。
    任何华人离开美国后,想要再次进入美国必须要获得相同许可,华人移民不具备美国公民权。
    然而,这个条件是极其困难的,唯有政府人员、部分商人和获取庚款赴美留学名额的学生方可具备。
    私自前往美国,余华就是正儿八经的黑户,没有任何一所美国大学会接收他,即便身上有冯卡门的邀请函也没用。
    排华法案和美国大学受聘教授的地位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当然,事实上不止美国排华,世界各国全都排华,中国学生想要进入欧洲高等学府,同样需要参加对应国家的留学生考试,获取合法身份和签证。
    对余华而言,不管是为了拥有合法身份,还是为了日后的计划做铺垫,他必须正大光明参加庚款留美学生考试,经过正规渠道获取留学名额,以民国公派学生身份前往美国。
    光鲜亮丽,身家清白,没有污点,才能走的更远,这一点钱师兄已经给出了论证结果。
    轮渡平稳过江,停靠于山脚码头,乘客纷纷下船。
    余华和林婉下了轮渡,步行前往两公里开外的湖南大学岳麓学院,那里是学校租赁的校区,隶属工学院。
    由于经费紧张,加之岳麓山区的新校区并未竣工投入使用,长沙临大只能租借其他学校的校区用于教学,学校主体位于市区韭菜园的湖南圣经学校,工学院借读于岳麓山脚下的湖南大学岳麓学院,文学院借读于南岳白龙潭分校,老师们租房居住,条件相当艰苦。
    闻一多教授条件最苦,住的是漏风漏雨的房子。
    余华当初乃是北平联考状元,走的保送渠道,师从华罗庚,上了庄前鼎和赵忠尧的课程,选择自然是工学院,林婉联考结束之后同样几经思考,最终敲定清华工学院,毕竟她也算师从庄前鼎。
    走了二十来分钟,两人终于抵达目的地——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工学院。
    学校门口悬挂两块牌匾,一是长达临大工学院,二是湖南大学岳麓学院,校门口挂了一张横幅,写着欢迎各位师生返校,进口通道摆了一排书桌,数名老师正在安排学生到校报到的事宜。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